


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迄今最詳盡銀河係地圖 包含近20億顆恒星高精度數據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cnBeta:外媒CNET報道,歐空局蓋亞天文台收集的新信息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係地圖。該項目的地圖現在包括近20億顆恒星,它幫助該機構追溯銀河係的曆史。“新的蓋亞數據有望成為天文學家的寶庫,”歐空局蓋亞項目副科學家Jos de Bruijne在一份聲明中說。
新數據不僅使7年來測繪的恒星總數接近20億顆,而且還包括 “對我們宇宙附近30多萬顆恒星的詳細普查”,這意味著距離太陽326光年以內的恒星。30多萬顆恒星被認為是該區域92%的恒星。這比1991年的舊數據多了100倍的恒星。
新數據提供的位置、運動和亮度測量結果比舊信息精確了 “幾個數量級”。“蓋亞在過去七年裏一直在盯著天空,繪製恒星的位置和速度,”英國航天局空間科學負責人Caroline Harper說。“多虧了它的望遠鏡,我們今天擁有了有史以來最詳細的數十億顆恒星3D圖集。”據該機構報道,新地圖可以幫助天文學家進行預測,設想160萬年後4萬顆恒星的運動情況。本周發布的是兩部分中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預計將在2022年發布。蓋亞的“恒星普查”始於2013年。
相關報道:最精細銀河係恒星地圖發布!蓋亞望遠鏡完成20億顆恒星的數據測定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研圈:近日,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公布了迄今最為詳盡和精確的恒星地圖,包含了近20億顆恒星的高精度數據,為理解銀河係的起源和未來提供了關鍵信息。12月3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係大片區域恒星名錄。
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第三版早期數據,包含了近20億顆恒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參數的高精度數據,以及首次對太陽係加速度進行光學測量的原始結果,這些數據將向公眾開放。數據集和早期科學發現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主辦的一個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
蓋亞衛星發射於2013年,其運行軌道圍繞著日地拉格朗日L2點,該點位於太陽到地球連線延長線上距地球150萬公裏處。地球和太陽的萬有引力在L2點達到平衡,因此航天器能夠始終保持穩定的位置,長期一覽無餘地觀察著天空。
蓋亞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視差測量恒星間的距離。簡單來說,把一條手臂伸直,豎起大拇指,然後試著分別用左眼和右眼觀察它,你就會發現拇指的位置好像發生了變化,這就是視差。在這項研究中,天文學家們使用蓋亞天文台持續掃描天空,測量當地球繞太陽運行時,觀測到的恒星位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隻要知道恒星的微小位置變化,就可以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在地球上這種觀測受到大氣層的幹擾,因而非常困難。而在太空中,觀測僅僅受限於望遠鏡的光學性能。
2016年9月,蓋亞發布了第一版恒星地圖,包含約200萬顆恒星的數據,2018年4月又發布了第二版,包含了約16億顆恒星的位置。這次公布的第三版地圖總計包含近20億顆恒星的位置,數據也較之前更為精確。此外,蓋亞還跟蹤其觀測範圍內的恒星隨時間變化的亮度和位置變化情況(稱為自行,proper motion),並通過光譜分析,測量它們靠近或遠離太陽的速度,同時估算它們的化學組成。
新公布的數據中還包含對距離太陽326光年內的30萬顆恒星精度極高的測量結果。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來預測未來160萬年恒星背景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研究人員還證實,太陽係正在其繞銀河係的軌道上加速運行。
這種加速較為緩慢,對於一個在圓形軌道上運行的係統而言是預期範圍之內的。過去一年,太陽以每秒7毫米的速度靠近銀河係中心,而它沿軌道運行的速度達每秒230公裏。
此外,來自蓋亞的數據還詳細描繪了銀河係最大的兩個伴星係——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讓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其中不同的恒星群。一張生動的效果圖描繪了這兩個雲星係,以及由一些恒星構成的連接它們的橋梁。
英國蓋亞數據處理和分析協會(Gaia DPAC)項目主管、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Floor van Leeuwen博士評論:“蓋亞正在測量數千光年之外的上億個天體之間的距離,這種精度相當於在2000多公裏之外測量一根頭發的直徑。這些數據是天體物理學的支柱之一,使我們能夠對臨近的恒星進行深入分析,探討關於銀河係的起源和未來的關鍵性問題。”
蓋亞將持續采集數據到至少2022年,且這一期限有可能延長至2025年。最終公布的版本將包括超過20億個天體的數據,恒星位置的最終數據精確度預期可達目前公布結果的1.9倍,自行數據的精確度預計將提高7倍以上。
相關報道:新的蓋亞數據揭示了銀河係運動的更多細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道,歐空局公布了該機構的蓋亞天文台發布的大量數據,該天文台目前正在執行一項調查銀河係中10億顆恒星的任務。這些數據揭示了銀河係的曆史,甚至揭示了太陽係軌跡的曲率。
蓋亞望遠鏡於2013年12月19日搭乘“聯盟-FG”(Soyuz-Fregat)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雄心勃勃的任務是繪製銀河係的三維地圖。在這個過程中,它將捕獲大量的數據,詳細記錄在銀河係中旅行的十億顆恒星的亮度、溫度和運動情況。
這個最新的信息代表了蓋亞望遠鏡的第三次數據發布,同時還有四篇新發表的論文,作為數據準確性和整體質量的證明。
蓋亞早期第三次數據發布(EDR3)比2018年早些時候發布的數據多了1億個光源的詳細信息,使總數據達到18億個。其中包括15億個光源的顏色信息,以及蓋亞目錄精度的普遍提高。一些數據演示工作包括創建一個新的恒星普查編目,對太陽100parsec(326光年)範圍內的恒星進行編目。強大的蓋亞天文台全麵超越了人類早期的努力,能夠對331312個天體的光線進行編目,同時也提供了關於這些恒星的運動、位置和亮度的更精確數據。
天文學家還能夠利用超精確的蓋亞數據,揭示太陽係在銀河係中的運動情況。更具體地說,科學家們測量了我們太陽係相對於尖端天文台捕捉到的遙遠星係運動的加速度。
結果發現,我們的銀河係正在以每秒0.23納米的速度加速,而這大約以每秒一個原子的速度改變了太陽及其世界的軌跡,這相當於在一個地球年的過程中,太陽及其世界的偏差達到了115公裏(71.4英裏)。這是首次測量到太陽係在太空中的路徑曲率。
蓋亞還收集了我們銀河係的 “反中心”數據--相對於銀河係的核心,位於地球完全相反一側的空間區域。觀測站追蹤了年輕的和古老的恒星種群的運動。對新的和舊的銀河係成分的觀測使天文學家能夠確定,隨著銀河係的宇宙塵埃和氣體儲備中更多的恒星凝聚而成,銀河係的銀盤在未來幾千年內可能會越來越大。對 “反中心”的觀測還深入了解了銀河係近期可能發生的一個戲劇性事件--與一個矮星係的近距離擦肩而過。
蓋亞精確定位了一群緩慢移動的恒星,在銀河係主平麵上方旅行,而銀河係中的絕大多數恒星--包括太陽--已知都在那裏運行。這組恒星體被觀察到相對於盤麵向下移動。第二組恒星也被探測到在平麵下方向上移動。這種出乎意料的恒星分布可能是與附近的人馬座矮橢球星係緊密“擦肩而過”的結果,而人馬座矮橢球星係正在慢慢被銀河係的引力影響所撕裂和吞噬。
天文學家在分析蓋亞發布的第二份數據時,曾注意到銀河係銀盤中恒星運動的擾動,這表明在3億至9億年前與較小星係發生了互動。新的證據加強了這一理論。
蓋亞數據還揭示了有關是大、小麥哲倫雲結構的細節,這兩個星係都是圍繞銀河係運行的衛星星係。分析結果顯示,大麥哲倫雲具有螺旋結構,並且存在一座脆弱的恒星橋將其與小麥哲倫雲連接起來。
“蓋亞EDR3是參與蓋亞任務的所有人巨大努力的結果。這是一個異常豐富的數據集,我期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利用這一資源做出許多發現。”歐空局蓋亞項目科學家Timo Prusti總結道。“而且我們還沒有完成,隨著蓋亞繼續從軌道上進行測量,更多偉大的數據將會接踵而來。”
(责任编辑:張元蒂)